“福建石雕、木雕以及其他雕塑,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技艺精湛。特别是莆田木雕在全国来说,是很有特色的。由于是沿海,莆田佛像雕塑有其独特之处。莆田的佛像不但雕工精细,而且外形很美”。这是己故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李绵璐教授在接受福建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过的一段话。
由于莆田宗教雕塑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传统积淀,所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潮乍起,寺庙重建之风初兴时,以原莆田工艺一厂“雕塑专家”方文桃、余国平、闵国霖为代表的宗教雕塑创作群体就有了“用武之地”。原莆田工艺一厂宗教雕塑创作群体成功完成广化寺系列佛像的泥塑彩绘贴金工程后,声誉鹊起; 后又成功完成莆田龟山寺、囊山寺、福州西禅寺和雪峰寺的佛像彩塑工程,还相继完成川、粤、桂、赣等省外众多寺庙的佛像彩塑工程,莆田宗教雕塑技艺至此已是闻名遐迩。
左图: 北京朝阳区王四营乡总高33米的铜雕净水观音立像
右上图: 铜雕《弘一法师)
右下图: 游君立为来西亚极乐寺创作的铜雕香炉
《当代工艺》副主编李宇光先生主编的“首届中国传统宗教泥塑造像技艺大赛”特刊《艺憬》第四版《宗教雕塑之最”集粹》一文就列举了莆田籍大师在木雕、石雕、铜雕造像等方面闻名世界的诸多之“最”。日本《宗像新闻》早在四十年前就专题报道:“中国佛像雕刻的中心在福建省莆田市”。台湾的宗教雕塑名师吴进生、陈进财等人十年前就移师定点莆田,因为这里是造像企业、人才、技艺、市場等宗教雕塑艺术品集散地。莆田宗教雕塑还有类别众多的“非遗”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及龙头企业。
本文拟就莆田宗教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主要类别及历史、主要代表性企业和代表性传承人的非遗艺绩(工程案例)等方面,阐述莆田宗教雕塑非遗的类别与慨况。
左上图: 台湾南圣宫神龛木雕艺术
右上图: 游良照的台湾代天府古建营造木作非遗艺绩
左下图: 新加坡佛牙寺大殿古建营造木作非遗艺绩
右下图: 台南南圣宫特大藻井古建营造木作非遗艺绩
莆田宗教雕塑非遗的主要类别
根据《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总表》,莆田宗教雕塑非遗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其中世界级非遗项目是“民俗”类别的“妈祖信仰”(涵括祭祀礼器、神龛神轿、主祀及分灵神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是“民俗”类别的“妈祖祭典”和“传统美术”类别的“莆田木雕”、“错金银”“竹刻”和“家具制作技艺”(涵括以“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佛具神案等礼仪用品的雕制技艺);省级非遗项目是“民俗”类别的“妈祖信仰”、“间台送王船习俗”,“民间信仰”类别的“湄州妈祖信仰习俗”,“传统美术”类别的“木雕(莆田木雕)”、“留青竹刻”,“传统技艺”的“莆田传统木雕技艺”、“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制作技艺”、“泥塑(莆田神佛泥塑)”、“铜雕技艺”、“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仙游)”和”金镶玉、玉镶金传统技艺“;市级非遗项目是“民俗”类别的“吴圣天妃信仰习俗”、“圣泉妈信仰习俗”、“妈祖金身巡游习俗”、“妈祖信众谒祖进香习俗”等十五个项、“民间信仰”类别的“三一教信仰”、“东庄陈靖姑信仰”、“平海卫城隍爷信仰”等五个项目(涵括宫庙及神像雕塑)、“民间工艺”类别的“莆田传统木雕”、“仙作古典家具”、“荔城光临龙眼木雕”、“荔城陈氏工艺雕塑”、“梧塘黄氏纸扎”等十一个项目,“传统类别的“莆田石雕”、“莆田玉雕”、“张氏人物雕统美术”、“李氏彩绘技艺”、“林氏脱胎造像技艺”、“宋氏象牙雕塑”、刻技艺”等十八个项目,“传统技艺类别的”“莆由金属铸塑造像技艺”、“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金箔制作技艺“等二十个项目,“民间手工技艺”类别的“莆田传统铜雕技艺”、“莆田精细木作技艺”、“仙游龙威古建木作营造技艺”、“黄氏木雕工艺”“埭头民间泥塑工艺”、“世明古装古典工艺”等十五个项目。
莆田宗教雕塑非遗的概况
从莆田宗教雕塑非遗的主要类别可以看出,莆田木雕、泥塑、石雕、古建木作营造、古典工艺家具等传统技艺是创造并延续莆田宗教雕塑非遗历史的主要因素。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而关于莆田木雕始于哪个朝代,近年一些相关书刊已有涉及。例如2010年《深圳工艺美术》第一期刊登的拙作《佛艺中心处处传奇》曾写道:“以龙眼木精细圆雕和精微透雕为标志的莆田传统工艺美术,从其存在之初就是与佛教文化同兴衰共命运的。自1400多年前的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 置县之始,莆田就有福建省四大名刹之一的金仙寺(建于558年,即南朝陈永定二年)。古寺建筑的装潢,佛具神龛的打造、菩萨天王的造像,哪一样都离不开泥塑、木雕和石刻”。
莆田古称兴化府,“地有佛之号”,除了上述金仙寺(即今广化寺)、还有龟山寺、梅峰寺、囊山寺,俗称四大禅宗古刹;属仙游县地界的古寺是建于隋代的龙华寺、唐代的九座寺、宁国寺和宋代的龙纪寺等;更有遍布城乡的几百座寺院庵堂,其间亦不乏木雕、泥塑造像及古建木作等非遗艺绩。
道教在莆田的传播起于唐宋,本地最早兴建的大型宫观是元妙观,后又兴建凌云殿、五帝庙、九仙祠、东岳观、城隍庙等。莆台道教文化的交流主要是对陈靖姑祖庙和五帝祖庙的认祖朝拜、玉皇文化和王船信仰交流;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虽不能等同于纯粹意义的宗教,但在本质上与宗教是同一的。据乾隆年间编修的《救封天后志》记载,妈祖诞生于贤良港,飞升于湄洲岛,民间赋予其以神性,视其为“龙女”、“神女”,并立祠奉祀。自宋宣和四年至清同治十一年,妈祖共被褒封59次,从而扩大了妈祖文化在闽台的形成与播行。而这种播行与道教的播行均少不了木、石雕造像与宫观古建木作等非遗技艺的加持。
更何况莆田民间还有明代邑人林兆恩创立的“三一教”、“东庄陈靖姑信仰”、“平海卫城隍爷信仰”、“吴圣天妃信仰习俗”、“圣泉妈信仰习俗”、“田公元帅(戏神信俗”等传统信俗,无一不深厚并丰富着木、石雕造像与宫观古建木作等非遗技艺的历史文化。
莆田宗教雕塑非遗的主要代表性企业
莆田宗教雕塑“非遗”的主要企业有阳航、海慧、丹桂、龙威、国珍、蒲洋、石源、诚盟、莆仙、堕德、恒晟、亚典、兴胜、福来、兴泰、普航缘等。必须说明的是,本文仅限寺庙大中型宗教雕塑及寺庙古建营造雕饰企业,不包括小型木雕与架雕、水晶雕、竹雕、琉璃等类厂家。
莆田宗教(龙威) 古建营造木作的非遗艺绩
莆田宗教古建营造木作非遗最突出的龙头企业当数福建仙游龙威工艺品有限公司,企业创始人即本人父亲游良照系福建省级非遗“木作营造技艺”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仙游工艺界擅长木雕传统工艺的资深高级工艺美术师,曾由福建省人民政府颁投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证书并曾由中国古建营造研究会授予“中国优秀建筑营造技艺大师”,他主持的主要古建营造木作非遗案例有: 号称台南“八景八胜三园”之一的代天府,是台湾最壮观的古建庙字之一。受邀设计制作南圣宫,其南圣宫周边的风檐、五升斗拱、各种藻井、天花、神龛等装饰木作,与台南代天府成为闽式古建营造木作非遗技艺的“姐妹双娇”。
还有2000年本人参与设计、制作的台湾马祖岛天后宫,乃石作、大木作、雕作、彩画等诸作的非遗技艺综合体,是穿斗、井干、抬梁三式合体,极具闽中传统营造特色。制作期间皆施以手工,用斧头剁,用刨刀刨,制成各种规格的大梁、榆柱、栌斗、华拱、方木、替木、驼峰、平梁、托脚、叉手、脊樽,橼、牛脊等。衔接处用凿空开挖方式,制作柞卯槽拱结构,采用明榫、暗榫、长短榫、夹头椎、插肩椎、棕角榫等。这些柞卯结构使各个支柱、大梁、横梁等基本部件相互嵌合,稳定牢固,形成基本框架。其内部浮雕采用高、低、镂、透、通等多种手法来表现。采用古建筑木雕装饰,融合各种雕法在一个画面上,是表现多层次的作微俯立体型的全面镂空雕刻,创造出灵动通透、主题突出的美学效果,彰显出拙中取精、憨中显巧的工艺特色,既能饱含其高贵质,又能展现其清新飘逸的时代特征,产生出超凡脱俗、焕彩生辉的艺术意蕴。现己成为当地古建精华胜景,堪称最能体现其非遗技艺特色的一大古建营造木作。妈祖天后宫古建营造木作的成功,使龙威“木作营造技艺”誉传宝岛内外。如今,台南、高雄、澎湖等地跟妈祖有关的庙宇里,几乎都能看到龙威工艺木雕、铜雕作品,可以说是遍及半个台湾岛。
龙威工艺在佛教寺院古建营造木作的艺绩是:为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天王殿进行“托梁换柱”,同时负责对该寺的准提殿、万佛塔、佛祖雕像修缮及雕制大型供桌、罗汉床等佛具;并为新加坡佛牙寺创作了甚具唐代建筑风格与元素,且结合佛教曼茶罗(坛场) 设计风格古建营造木作,恢弘之,一望即出。以佛教曼陀罗的概念结合唐代佛教的建筑风貌来雕饰,在洋溢古建风韵的同时,使仙游龙威“木作营造技艺”誉满东南亚。